内容简介
本报告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各地 HDI 指数的编制和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支持下,课题组综合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初步数据和其他数据来源,测算了 2010-2020 年间长三角地区各市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从健康、教育和收入等三个方面,评估了十年间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成就,并就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的 HDI 指数已从 2010 年的 0.743 上升至 2020 年的 0.814,整体进入极高人类发展水平,迈上了人类发展的新台阶。在省级层面,江苏和浙江从高人类发展水平迈入极高人类发展水平,安徽从中等人类发展水平迈入高人类发展水平。在市级层面,处于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的城市数量和覆盖人口大幅提升,从 2010 年的上海、苏州、无锡等 3 市扩展到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常州、宁波、南通、绍兴、扬州、镇江、舟山、泰州、嘉兴、合肥、湖州、芜湖等 17 市,覆盖人口从 4000 万上升到 1.29亿,占区域总人口比例从 19%上升到 55%。十年间,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在了全国城市群的前列。同时,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长三角地区在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组中(HDI 介于 0.8-1)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部分地市人类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落后于区域整体人类发展水平;经济发展差距仍是区域内人类发展差距的主要肇因;教育水平成为长三角地区人类发展的主要短板等等。为解决这些突出挑战,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高质量人类发展,不断夯实共同富裕基础,报告建议要进一步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健康和收入水平,重点做好:在继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的同时,更加关注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和覆盖水平,建立全生命周期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教育体系“向前延伸”到学前教育,“向后延伸”到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升居民受教育程度;进一步发挥龙头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外溢效应,加快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持续缩小经济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区域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向较低人类发展水平地区的辐射和延伸,使区域内人民更好享有发展成果。报告还指出,长三角地区要重点缩小经济集中度与人口集中度的差距,尤其是要促进人口自由流动,推动人口向城镇集聚、从低人类发展地区向高人类发展地区流动,让人口与经济更均衡地分布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更好的城市化地区,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区域人类发展的空间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