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院成立15周年座谈会
新闻活动
今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头条刊发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和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董煜署名文章《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规划研究院特此转载,以飨读者。
透过数据之“形”,读懂发展之“势”。《人民日报》头版今日推出金社平文章《干字当头、众志成城 实现百分之五左右预期目标信心在增强》指出,“稳”和“进”依然是中国经济的主基调。“信心在增强”,但信心不会从天降。实干中涵养、奋斗中生长、砥砺中昂扬。提振信心,首先“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还是那句话:干字当头、众志成城。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最近一段时间,有一个热词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它就是“增量政策”。很多人不是很清楚这个增量政策到底指的是什么,就是隐约觉得,近期中国经济呈现的活力和它有关。实际上,这是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部署的一个系列政策“组合拳”。国庆节后第一天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就“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具体举措作了进一步介绍。那么,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和原来的存量政策相比,增量政策有什么创新点,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Beijing remains the 7th on the International Exchange Centers Index with obvious advantages in scientific innovati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面对多重困难挑战,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那么,2024年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如何?明年经济工作要在哪些方面发力呢?
2023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着眼未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即将到来的2024年,中国经济如何强基础聚动能,实现新跨越?
《通知》出台及时,政策力度大,干货满满、操作性强、含金量高,既是全国发展改革部门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的动员令,也是强化民营企业信心、稳定民间投资预期的定心丸。
5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 会议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的各项部署中,“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居于重要位置。
编者按: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该《规划》是中央关于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工作的重大文件。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作为主要支撑单位之一,全程参与了文件的起草编制工作,发挥了智囊团作用,为文件编制作出了贡献。2023年3月28日,《光明日报》刊发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院长助理李治署名文章,对《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进行解读。
3月29日,中国记协举办新闻茶座,邀请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介绍和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并与境内外记者、驻华使馆新闻官进行交流。
全面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作者:董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阐释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这是中国共产党面向全世界作出的郑重宣示,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总动员令。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专章阐述,第一次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放在一起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引发各界关注。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言之凿凿,意之深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过去十年,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这些新引擎所涉及的产业也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在我国的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引擎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国家根据产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态势,作出的审慎选择。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对《“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亮点进行解读。
人民网北京8月29日电 (王绍绍)“五年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办出了影响、办出了特色,已经成为国家的一张名片,在经济社会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在25日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五周年专家研讨会上表示,面向未来,进博会将成为当前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连接点、纽带和桥梁,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董 煜 由新词看中国发展新趋势 语言不仅是人文的传承,也是时代的镜子。近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四版付梓,修订增补了近千条新词语,引起各方热议。每一条新词都是一分变化,为读懂今日之中国提供了索引。今天我们无论是回首往昔,还是展望未来,都可以从这些变化着眼,去感受时代的脉动。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规划》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